我國政府正在大力推進工程總承包模式,但目前工程總承包的現狀多為施工總承包,與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今日主要討論六個問題:
(1)工程總承包未來的市場會如何?
(2)工程總承包有哪些模式?
(3)施工企業從事總承包的現狀如何?
(4)施工企業朝工程總承包轉型有多難?
(5)大型國際工程總承包到底強在哪里?
(6)我國施工企業與國際承包商的差距在哪里?
企業應該如何看待總承包的未來?為此應該做什么準備?工程總承包轉型有多難?
工程總承包未來的市場會如何?
在我看來,市場本身的變化正在孕育總承包市場。與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同步的建筑市場在初始階段是高度分散和自由競爭的。在離散市場中,任何掠奪者都有均等的機會,但現在市場逐漸集中,市場集中度日益提高,大企業活得好好的,中小企業越來越難;
政府主導的市場包括基礎設施和一些公共建筑。政府實施PPP模式后,有資本和綜合資本能力的企業取得了初步的勝利,而沒有財務能力的企業在競爭的紅海中苦苦掙扎,尤其是PPP+EPC模式的實施,讓強者獲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間;
大多數工業領域已經逐漸成為大企業之間的較量。家電、汽車、化工、有色黑等行業的大集團形成了壟斷競爭局面。大型企業集團壟斷的形成,促進了建筑領域市場的進一步集中。各個細分市場的建筑市場逐漸被綜合能力較強的建筑企業占領。上游企業相信技術,綁鋼筋和混凝土的能力滿足不了這些大型工業企業的需求;
大型企業集團的形成導致市場的集中,促進建設方式的轉變。施工方不僅會考慮施工階段的成本,更會考慮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總成本。價值鏈分離的設計、采購、施工模式已經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價值鏈整合的總承包模式逐漸顯示出生命力。
其次,政策越來越推動總承包。我們來回顧一下我國建筑業總承包模式的政策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1-總承包模式起步:1984年,工程總承包納入國務院頒發的《關于改革建筑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化工行業開始采用這一模式,積累相關經驗;
2-明確總承包資質:1992年《工程總承包企業資質管理暫行規定》(試行)第一次通過行政法規把工程總承包企業規定為建筑業的一種企業類型,1997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提倡對建筑工程進行總承包;
3-培養總承包能力:2003年《關于培育和發展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鼓勵具有工程勘察、設計或施工總承包資質的勘察、設計、施工企業”,“發展成為具有設計、采購、施工(施工管理)綜合功能的工程公司”,“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也可以組成聯合體共同承包工程項目”;
4-推進總承包市場:2014年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后批準浙江、吉林、福建、湖南、廣西、四川、上海、重慶、陜西等省開展總承包試點。2016年,建設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深化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改革,推進總承包制度”,其中“建設單位正在選擇建設項目組織,優先采用總承包模式,政府投資項目和裝配式建筑積極采用總承包模式。2017年,國務院《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將“加快實施總承包”作為建筑業改革發展的方向。重點之一,省市兩級也出臺文件,積極推廣工程總承包模式;
5-完善總承包制度:2017年,國家標準《建設工程總承包管理標準》出臺,對承包、合同、結算的管理,以及參與單位的責任和義務做出了具體規定,隨后陸續出臺了關于總承包施工許可和工程造價的政策法規。
從公布的政策可以看出,政府主管部門對總承包模式的價值認識正在逐步深化,推廣的措施也越來越具體。在實際的建筑市場中,越來越多的項目是由政府利用總承包發放的,總承包正成為推動總承包市場發展的主力軍。此外,預制建筑的普及應用和BIM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將推動該組織實施模式的改革,總承包將成為未來建筑企業的高端市場。
工程總承包有哪些模式?
工程總承包模式主要有四種:DB模式、EP模式、EPC模式和LSTK模式。無論哪種模式,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更快、更經濟地實現工程功能,對業主、施工單位和社會都是有利的。然而,通過拆分價值鏈很難實現社會雙贏的目標。我們以EPC模式為例做一些簡單的分析:
EPC模式即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在EPC模式下,工程不僅包括具體的設計工作,還包括整個建設項目的總體規劃和整個建設項目組織管理的規劃和具體工作。EPC模式下,只要業主大致說明投資意向和要求(即可行性研究),其余工作可由總承包單位完成;業主不再聘請監理工程師管理工程,而是自行管理工程或委派業主代表管理工程;總承包商承擔設計風險、自然力風險和不可預見風險等大部分風險。EPC模式廣泛應用于一些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技術復雜程度相當高的項目,如工廠、電廠、石油開發等基礎設施。與我國目前設計、采購、施工三權分立相比,EPC具有節約工期、降低成本、明確責任主體等優點。
目前從事工程總承包的企業,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1-依托設備制造能力從事工程總承包。這種模式在中國的杰出代表是通信企業華為。華為承擔了大量的通信工程總承包業務卻沒有太多的關注,這是靠其在設備方面的突出能力。電氣設備制造商和高鐵設備制造商也利用了這一優勢。CRRC的最新戰略是把建筑業作為第二大主業;
2-化工設計院依靠技術能力從事工程總承包,很早就進入工程總承包業務領域,也更早轉型為工程公司。他們在技術、新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設計制造方面具有優勢,而工業領域的總承包模式從化工設計院開始,逐漸從化工延伸到電力、有色金屬、黑色、電子、醫藥、輕工、造船等諸多行業。我們可以看到,綜合能力較強的設計院內部安排了總承包業務,也承擔了相當數量的總承包項目。根據建設部公布的數據,2016年工程勘察設計企業營業收入為3.3萬億元,其中總承包收入為1.1萬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2.3%。工程總承包已成為勘察設計行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3-依靠總承包管理能力從事工程總承包,目前大部分施工企業不具備設備制造能力、設計能力、工藝等技術能力。從事總承包業務,必須整合這些能力,或者在收購設計院形成設計能力,或者與設計院形成聯盟式的緊密合作關系。
施工企業從事總承包的現狀如何?
毫無疑問,總承包模式的春天來了。從政府政策的脈絡來看,大致可以看出總承包的趨勢。經過長達30年的探索,中國的建設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但是對建筑企業的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證實:
1.施工企業從事總承包的項目并不多:雖然目前我們無法獲得確切的統計數據來證實這一結論,但與國際市場相比,我國建筑業價值鏈的碎片化導致了長期以來設計-采購-施工環節的分業經營,導致我國建筑業市場長期缺乏對總承包優勢的認識。業主、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互不信任,無法配合。業主關心施工階段的成本,忽視了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
寧夏EPC企業中民匯聯實業有限公司,公司自成立以來,不斷謀求新的發展,掌握了各種新型施工技術。歡迎大家致電咨詢,真誠期待與您的合作!